麦乐迪再次辞掉了家里的育儿嫂。她的孩子今年3月中旬出生。四个月内,她已经换了第八个育儿嫂了。其间,她一直通过不同的互联网家政平台面试阿姨,截至记者发稿前,她都没有遇到满意的,只能让家在广西的妈妈过来暂时帮忙。
麦乐迪遭遇的育儿嫂“困境”,是整个家政服务需求者的缩影。所谓家政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员进入家庭成员住所提供或以固定场所集中提供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的照护以及保洁、烹饪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务行业。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二胎、三胎不断出现,让家政服务行业借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慢慢“火了起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但这样的万亿吸金赛道,行业缺少巨头,资本也并未疯狂涌入。
起底:市场庞大 需求量巨大
“目前深圳的育儿嫂比较常规的价格在7000元―9000元不等,要求住家,晚上可以带宝宝睡觉。”记者通过大众点评网联系上了一家全国连锁的家政公司。该公司一位管家告诉记者,小月龄宝宝的家庭一般要求住家的居多,如果客户不想住家的话,可以只来白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这种价格会低一点,一般5500元―6000元。”这位管家告诉记者,她最近一个人一天已经接受40人次的咨询,“深圳人比较有钱,对孩子的养育比较重视,最近龙宝宝出生比较多,今年咨询的人特别多”。
除了专业的家政平台,记者还了解到,也有不少小平台,甚至个人中介也有不少掌管育儿嫂信息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政个人中介梁姐(化名)告诉记者,“育儿嫂都是这些人,只是这些人挂在不同的平台上,我们的资源都差不多。”
“现在育儿嫂很火爆的,好的很快就被订走了,我最近培训了一批(七人),已经全部上岗了。”梁姐是深圳龙岗一带比较有名的中介,通过她找到的育儿嫂中介费比在大平台上需要缴交的费用便宜一半左右,而且如果不满意,也可以一直让梁姐不停地“推送”,直到客户找到满意的为止。梁姐告诉记者,育儿嫂这两年特别火爆,是双职工家庭的刚需。
“一般我介绍的人上岗前都会再给她们培训半个月,除了基本的育儿知识,还会请外面的老师给她们上课。”梁姐说,这个月她给育儿嫂们安排的课程是“小儿推拿”。梁姐说,现在能做育儿嫂的阿姨也不是很多,“育儿嫂和保姆还是有点区别的,需要一点专业的知识,所以从业人员比较紧俏。最近好几个宝妈找我要人,我都没人了,都已经介绍出去了”。
坐月子和带孩子对于多数家庭而言都是必经之路,更是重中之重。不少家庭的孩子都是由长辈照顾,由于年代差距、理念冲突,往往会引发家庭矛盾。现在的女性更讲究科学育儿、专业辅助。采访中,不少新手妈妈表示,国内的家政领域中,在母婴育儿的赛道很难有一家品牌成为行业真正的翘楚、核心。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家政行业已经成长为万亿级规模的市场。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为11641亿元,市场规模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在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市场对育儿和养老服务需求明显增加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预计到2026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000亿元。
调查: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平台常遭投诉
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且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随着需求增加,大量未经培训的人员涌入该行业,行业仍然处于发展早期水平。
记者深入了解到,家政行业是现在家庭的刚需,但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育儿嫂并非易事。就连一向大大咧咧的邓太太也经历了三次换人,才最终找到比较满意的人选。邓太太告诉记者,“育儿嫂这三个字名字很好听,其实就是包装后的保姆,大多数文化水平都不会很高,只要人品好就行了。”邓太太说,她对育儿嫂的期待不高,只要她的女儿能健康地活着就行。就这样“卑微”的要求,她也在两周内换了三个人才找到了满意的人选。
“你想一劳永逸,一次就找到满意的,堪比做梦。”在一个有400多人的妈妈群里,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从今年2月10日坐月子的第五天就开始面试育儿嫂,一直到宝宝两个月大才通过一个小平台找到了现在的育儿嫂。
陈女士说:“我第一个育儿嫂在冲奶粉的时候,一边抱着宝宝,一边把一条腿踩在桌子上操作,第二天我就让她走了。”她回忆时还十分不解:“抱着宝宝去冲奶粉的行为就是大错特错的,这样对宝宝风险也很高,而且她光着脚踩桌子也十分不卫生。”
除了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不少平台也常遭退款扯皮风波。
在找阿姨的这条路上,麦乐迪踩坑的故事可以写一部连载小说了。她告诉记者,在这之前,她还在某知名互联网家政平台上订过育儿嫂服,但因为不满意想退款,而遭拒,投诉无门的她,最后报警也没用。
麦乐迪向记者大吐苦水:“最后我就发在社交平台上,好多姐妹给我留言了,还有宝妈说看到我的帖子避雷了,后来被这家公司的北京总部公关看到后,要求删帖才给退的款。”
记者在相关社交平台搜索“育儿嫂”“家政”“保姆”“住家阿姨”等几个关键词可以看到,上面有不少“差评”和“投诉”。记者看到麦乐迪所指的家政平台上的阿姨也有不少差评,但还是有不少最新的评论反映已经“中招”。大多数都是投诉平台不专业,提供的育儿嫂有问题,或者涉嫌退款扯皮等事宜。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家政公司管理不规范,十分不利于市场及人员管理的规范化,容易造成行业混乱。
现状:巨头难现 资本退潮
“育儿嫂”只是家政服务众多项目中的一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为902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1676万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一老一小”是家政服务的主要对象,围绕孩子和老人的家政服务将持续保持高热度。中国社会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加之二胎政策、三孩政策的推行,为家政服务创造了大量的潜在需求。
但巨量市场空间下,行业暂未出现巨头。
以中国最大家政平台天鹅到家为例。该公司曾于2021年披露赴美上市的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亿元、6.11亿元、7.11亿元。截至2020年12月底,天鹅到家平台GTV (Gross Transaction Value,即总交易额)达88.28亿元(约合13.53亿美元),比同行业第2名至第5名总和的两倍还多。但即使这样,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仍未达到市场规模的1%。
自招股书披露后,天鹅到家赴美上市一直没有进一步的消息。而曾经在新三板挂牌的“轻松到家”,则在2022年宣布停业,原因是经营资金链断裂,整体负面的信息发酵对企业销售及交付带来了沉重打击。该公司曾完成4轮融资,总共募集到资金1.27亿元,一度跻身为互联网家政平台巨头。
在一级市场,互联网家政行业也曾吸引了不少资本的关注。据艾媒咨询统计,国内家政行业投融资金额曾于2020年达到顶峰,金额达到592.35亿元。当年,“熊猫家政”“安心洗护”“好孕妈妈”等互联网家政平台陆续被资本青睐,获得融资。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布局家政业务线,e家洁获得腾讯投资,京东在北京开始上线京东家政业务,抖音、快手也开始在本地生活服务中接入家政服务。
但随着天鹅到家暂停赴美上市,以及轻松到家等多家家政企业倒闭,行业再难吸引到资本关注。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互联网家政服务企业单笔投融资规模虽然波动增长,但整体单笔融资额度依然偏低。2019年,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依然仅约7000万元。2022年,斑马家政云宣布完成A+轮融资,金额为8000万元。2023年,一家专注于智慧家政,以“家政+智慧社区生活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云盟新未来宣布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而2024年尚未有家政相关企业获得了超过1000万元的大额融资。
有分析认为,从投融资层面,我国互联网家政服务行业并未受到资本的热捧,其根本原因来自于互联网家政服务行业太重运营,互联网家政平台扩展慢,非资本热衷的投资标的。不仅如此,行业融资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未出现巨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告诉记者,遭遇资本冷淡的原因,还来自家政服务的盈利模式需要长期的运营和市场规范。然而,当前多数家政服务平台亏损总额显著高于营业收入,资本烧钱效率相比其他互联网行业明显偏低。
近年来,政府先后发布相关政策,推进家政服务行业发展。2024年4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2024年工作要点》,进一步对家政行业服务扩容提质,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加强标准规范和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家政服务“请得到、用得起、放心用”。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行业的痛点仍然是家政人才服务标准化的培训。互联网只是提高了连接效率,降低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而这片庞大的市场,仍然在等待一批以服务品质为起点的务实企业。
责编:岳亚楠
校对:唐浩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