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勇谈经济

创新发展务实的目标和如何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  第1张

  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专栏按:今年3到6月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和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工作论文中,形成了《从供给侧测算经济增长目标及对改革的要求》和《从需求侧测算经济增长目标及对改革的要求》各2万余字的上下两部分研究报告,分篇陆续摘要发出。今天发出之二十二,为补写。

  周天勇

  一、制定一个能够实现的创新发展目标

  国家创新地位。笔者认为,中国在21世纪必须推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创新第三阵营首位或第二阵营末位,2035年时争取稳定进入创新第二阵营国家行列,2050年时成为中等发达科技现代化的国家。

  全球创新贡献经济增长率均有回落,中国争取未来增长在0.5到1%之间。从2001-2023年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中国平均为-0.31%。同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平均为0.62%、-0.07%、-0.15%、0.34%、0.27%、0.83%。从图1各国的增长变动趋势看,总体上变化趋势为平缓并略微下行。就确定中国未来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目标看,一是翻负为正,争取达到0.5%;二是积极努力,达到0.8%;三是加大改革力度,达到1%。

创新发展务实的目标和如何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  第2张

  1 2001-2023年主要国家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2001-2019格罗宁根大学,2020-2023根据其数据外推。

  争取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翻负为正,并且提速,需要以下创新这样一些方面大力度、能推开和定落实的体制机制改革。

  二、科学研究的进展主要来自于解放思想和开放眼界

  解放思想和鼓励个人发明。一是放开基础科学领域的思想解放,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人才辈出,包容不同、宽容失败,让科学技术人才一心一意和集中精力做科研工作。二是要提倡和鼓励个人科研和发明。世界上的科学进展和技术发明,往往是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甚至包括民间有兴趣有研究名不见经传的人士,个人的新创意,新思路、新解决方法,可以多人想法碰撞,但集体如10个人或者100个人,并不可能想出新创意、新思路和新方法。

  开放和打开眼界,是中国1978年以来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一方面,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很重要。另一方面,没有开放合作交流,也没有中国今天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科学技术界,需要技术的企业,通过缔结合作议定书和协定,参加国际科技会议,与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进行人员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开发和合作生产,联合实验,合著论文专著,举办技术及其产品展览会和博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地开展了官方民间双边和多边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极大地扩展和提高了对外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规模和水平。

  科学技术交流方面不能封闭起来。目前,学者和技术人员们在研究与开发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国际上一些科学技术网站浏览困难,国际学者来华交流报批手续较多,中国学者出国交流也不顺畅,科学学术和技术探索方面的交流受到一些限制。不知道和看不到大本人研究的领域中,国际上科学进展到了什么程度,技术进步到了哪个阶段,前沿的进展都是什么。这怎么进行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呢?

  互联网交流和开放有利于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探索。有学者研究认为,数字化背景下, 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 同时为国际间的研发合作提供了更多便利, 我国应抓住这一机遇, 积极与国际技术前沿靠拢, 推动我国国内创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他们建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积极进行网络化建设, 促进海内外人才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互联网改变了远距离沟通方式, 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对于中国来说, 加强网络化建设和开放,不仅能够促进国内外信息沟通、交流, 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国际间贸易和投资以及经济增长, 还有利于促进国际前沿技术和知识的流入, 推动国内的技术创新。

  三、高度重视技术进步的小微组织和力量

  要鼓励和支持中小微团队进行应用技术的发明和转化。从各国技术发明和应用的经验看,许多国家,并不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也不是由大型企业研发,而是在科学进展、技术设想构思、逻辑图描述和实验室实验等条件下,由技术转化个人工作室、开发小组、中小公司等,进行初试、中试和小规模试验。比如芯片内部的计算模型、逻辑架构,包括终端的操作系统逻辑构架等,主要在研发人员和逻辑架构师的脑海中,并不是投资大资金、组织大兵团就能完成的事。新技术可转化产品时,要么自己融资发展,要么技术被大型公司购买,要么团队并购到大型公司中。比如硅谷的许多大型科技公司,最初都是1个人出思想、多个人合伙、在汽车车库中创业发展起来的。有些技术发明、完善和应用,靠政府基金砸钱,并由国有企业承担,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如我们就发生了买国外芯片换标签称其芯片发明成功骗钱,政府芯片大基金被贪污和挪用,各地方政府上芯片项目和烂尾,以及新能源车补贴后恶性竞争招至汽车生产制造全行业亏损诸问题。国家应当采取鼓励科研团队小微研发、初始进行少量补贴、建立创新融资体系,政府产品采购支持的创新发展道路。有的即使地区资金支持科学家基础逻辑突破、技术个人发明、小微团队创业,在实现产品化规模生产后,还是交给拓市场、懂经营、有效率的民营企业运营。研发一些极少的特殊领域,可以采取举国体制,但还是需要严格监管。

  四、形成更加有竞争性的创新市场主体

  (1)个人。如前所述,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思路和逻辑创新的主体。因此,主体应当是个人,而不一定是集体。(2)工作室和小团队。也如前所述,技术研发往往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因此,技术研发在研究和发明人主持下,形成学生、助理和其他参与者工作团队,而不一定是体制内单位。

  (3)试验和初步转化主体。大力度放开教育科研单位老师和研究人员,可以兼职创立和参与科技小微企业的研发、产品化、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技术试验形成初步产品,是中小微合伙或者有限责任企业,而不一定是大企业;技术转化为产品或生产的,是社会投资基金、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咨询机制等,而不一定是国家投资基金和国有企业。

  (4)转化主体和运营主体。科技企业,一般是市场竞争性要求比较强的企业,从国内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因此,应当由民企转化技术和运营技术成果,使其产业化。经验证明,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向市场的风险大,国企没有动力;并且交由国企后,体制复杂、效率较低、最后亏损甚至破产的概率也不小。

  五、到真正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时候了

  1978年改革开放初时,我们主要是引进技术为主,这多年开始和重视了技术的自主创新,同时外部也加大了对中国技术交流的围堵。研发投入的成本一般比较巨大,专利防窃的成本不小,知识产权被侵的诉讼更加困难,即使胜诉有时也得不到赔偿。但是,知识产权存在着从申请到产品整个过程被窃体制方面的漏洞。而一个专利在申请时就被泄密;在研发、初试、中试、小规模试验时资料被窃;特别是成品出来后,无论民企,还是国企,都去拆解仿冒。如此等等,往往防不胜防。知识产权如果保护不力,投入风险就太大,结果没有人和企业敢于去创新。因此,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应完善从专利申请环节、试验转化环节、形成产品后期等全过程的最严厉的保护,追责地方保护主义,追究地方法院枉法判案,增加和加大盗窃知识产权刑责追究条款和力度。

  六、创新体制:破除计划行政和完善市场体系

  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都应当破除目前的集中化、行政化和纵向化体制,应用研究的立项、经费和交易等等,大部分由市场机制组织。(1)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由政府支持,但立项参照各国科学尖端研究,由行业科学家提出选题,再由有关科学家进行第三方评价,并对立项评判建立申诉机制,防止一些真正的创新被评审“评掉”。(2)应用技术逐步弱化和缩小行政立项申批,国家财政支持的体制。放宽各类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社会性协会和公益基金的设立,各类应用技术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来自于其对市场和企业的需要自立,承接企业委托的技术研发项目,有关部门可以不申批、给名义、进行统计,但不再进行行政管理。

  破除单位、所有制和地区间分割,形成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的大市场。(1)破除单位阻挠和国有民营封锁。首先,一些科研单位技术,锁在柜子里;其次,只要有企业来购买,异议技术外卖会不会国有资产流失;再次,卖了怎么分配,要么单位全部所有,要么大家平均主义分配;第四,教员和科研人员去创办和参与企业,总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从人才和技术,都认为是国有单位所有。因此,要有这样的规定,技术发明不向市场开放违法,技术发明不让用于企业生产服务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技术所得的大部分收入应当分配给研发人员,阻挠科研人员创业和参与创业违法。还有这样的问题也需要改革,如一些新技术和新技术标准,意识和规定上要由国有企业主导制定,民营企业虽然有新技术,要么往国有科研单位和国有企业挂靠,要么不予认可。

  (2)破除地区间市场封锁。从前许多年的调查研究看,南方省市的政府带领企业,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寻找新技术的多;北方省市场政府带领企业的少。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受到本地政府基金支持的,以及本地政府进行了初创投资的,阻挠和禁止向外地产业落地。我们想建立统一的数字市场,许多地方的数字并不向其他地区开放。地区间技术创新分工协作少、同质化竞争多、没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哄而起。最后,普遍补贴、骗补投机、恶性竞争,结果应当是精心培育的新技术产品,亏损卖了个白菜价。

  七、建设能够真正能帮助科技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

  创新产业发展,科技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其融资是一个难题。应当建立从天使、风投、股权、并购、投贷联动,到资本市场融资一个较为完整和健全的全链条融资体系。我这里只强调一下,中国应当建立和完善关键性的科技银行,补缺投贷联动,满足创新融资。科技创业、企业和产业融资方面,需要强调的是科技银行并非科技专业或行业银行,而是为了满足科创企业特殊的现实融资需求而创造的具有新的融资方式的银行。科技银行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具有创新信贷模式的市场化的商业银行,其功能定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层面。其一,在信贷对象上,其客户群体主要为科技创新企业尤其是我国“卡脖子”的关键硬技术,降低商业模式创新的比例,尤其针对是规模较小的技术团队;而非需要大规模投资的创新,如军工等,后者应当主要依靠举国体制和公共支出来保障其研发资金。其二,在融资阶段上,科技信贷银行应当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尤其是在初创期和成长期,或风投、并购、上市这一阶段,而非在企业成熟期具有稳定资金和可抵押资产后才介入。其三,在团队建设上,科技信贷融资业务需要科技、金融、财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发挥多类人才的集聚效应,组建复合性团队。其四,在商业模式上,应当是以符合科创企业信贷融资特点的投贷联动和认股权证等模式为核心,并提供财富管理业务,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和短贷银行的短期贷款是不同的,其规避风险的方式是通过认股权证等创新方式,而贷款周期也应当是中长期的。